最数码 > 摄影圈
徕卡M系相机发展简史连载《徕卡M3经典永驻》

2013-03-17圈子:摄影圈

本文来自网友老猿分享在最数码论坛的文章://piebbs.pconline.com.cn/topic-20533.html

  应版主要求写了一下徕卡M系旁轴相机的简史。但是开写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这历史一个长啊,一次性写完估计跟写个中等长度的论文相当,细想之下决定长命功夫长命做,按机型发展顺序逐一落墨。本文讨论的程度不算深,希望大家都比较好理解,如果有什么进一步想了解的可以回帖交流。需要转载的也请注明出处。

徕卡M旁轴剖相机发展简史

  在135相机世界有个名字从面世至今一直响彻整个行业——徕卡。相信不论你是不是摄影人,是不是影像行业从业人员,是不是收藏爱好者,都一定熟悉或听过这个被誉为135相机中的劳斯莱斯的德国相机品牌。

  徕卡相机能立足顶级摄影器材顶峰宝座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从上世纪初徕卡相机的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同时也是现代135相机系统的奠基人,发明了便携稳定的徕卡相机,徕卡公司一直秉承他们原始的设计理念:小型、使用简便、低调不显眼、随时可用的照相机。时至今日,徕卡相机的技术已经历了很大的变迁,但徕卡相机的尺寸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变化的只是性能的提高。

  为徕卡品牌奠定行业领袖地位的产品非M系统旁轴相机莫属。M旁轴相机由早期的徕卡LM39螺纹卡口系统的旁轴相机发展而来。第一台徕卡M相机诞生于1954年,型号是M3。M3延续了徕卡品牌早年在135摄影系统已取得的领军地位。在那个年代,世界各地的主要相机生产商都有一个学习标准,都在模仿一台相机,都有一个共同商业对手——那就是徕卡。M3被很多摄影品牌仿制,包括目前中国古董相机的收藏极品——红旗相机,但从未被超越。M3之所以如此优秀是因为具有以下多方面优点:

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故障率的——能够在-25C——60C实现10万次无故障快门。

  M3的成功秘诀之一是使用了胶质布帘快门。这种快门工作时产生的声音极小,以至于轻得让人很容易忽略。徕卡相机之所以利于抓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极轻的快门,让被拍摄者在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下不被惊扰。更轻的快门也让摄影师放心使用更慢的快门。以笔者自己的经验,使用徕卡相机拍摄最慢可以使用1/4秒的快门拍出画面稳定的照片。同时10万次的安全快门的使用标准是在1956年就被M3确定下来,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这都是一个极高的标准,以致当年所有的摄影器材生产商都无法望其脊背。实际上,很多M3的快门已经不止使用了10万次,而且还在继续服役。再者,这个快门系统让旁轴相机的快门时滞提高到单反相机的1/5,让摄影者和相机更加的人机一体化,更精准的抓拍画面。

更稳定的机械设计——最耐用的机械材料被用在M3上。

  基本可以这么说,M3的零件除了金属就是光学玻璃。铜是最好的可以自我润滑的金属。M3的关键零部件都使用了铜或铜合金,例如机顶盖、主要齿轮和底盖等。使用过M3的人一定有感这台小巧的机身却又沉甸甸的手感。结实的机械结构让M3很难被用坏,是一台十足的可以留到孙子用都不会坏的相机。在上世纪中后期各场战争中,徕卡相机成了战地记者最信任的工具,耐用性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承认。结实的M3更成了这些随时以生命换取照片的人救命稻草。M3挡住子弹的记录已不止一次。同时这些坚固可靠的M3相机也成就了很多著名的战地记者。

更简洁的拍摄操作设计——只有最基本的两个操作装置,快门按键和快门速度盘。

  M3只具备最基本的摄影功能,没有任何花哨的多余功能。作为一台相机,M3的功能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功能都是十分实用的。M3是纯机械相机,没有自带测光功能。为了方便用家,徕卡公司后来发明了可以和M3快门联动的机顶测光表MC。这些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的设计。但对大多数职业用家而言,他们都鲜用MC测光,而直接用眼睛来测光。长期用M3拍摄会有助于提高使用者对摄影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曝光的阳光十六法则、对景深的理解等。就笔者过去的经验看,摄影技术提高最快的阶段就是持续使用M3拍摄的时期。

更舒服的取景框——M3拥有最明亮的取景器。

  因为使用了旁轴的设计,使得M3的取景器的亮度明显优于单反相机的取景器。加上0.91的放大倍率,让习惯使用50mm标准镜头拍摄的摄影者觉得倍感舒服。旁轴相机的取景器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摄影者不但能看到拍摄范围内的东西,同时还能观察到一定拍摄范围外的东西。这个观察范围明显比所见即所得的单反相机取景器要看到更打的范围,也让摄影者更容易的去构图取景,取舍画面中的元素。再有,明亮的取景器和黄斑合焦的对焦方式,让M3在弱光环境下拍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徕卡相机自M3开始就具有最适合弱光环境拍摄相机的美誉。

更出色的光学支持——大量超高素质的徕卡M镜头群。

  与M3同期发售的镜头很多,从21mm超广角到135mm中长焦镜头,还有配合Visoflex反光镜箱系统的560mm超长焦镜头。徕卡M系统制胜的另一法宝就是卓越的光学镜头。众所周知徕卡镜头研发之精密,生产标准之高在业界是公认的。徕卡任何一只镜头都是优秀的,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最为人称道的自然是其标准镜头Summicrom 50mm F2 和 Summicron 35mm F2。这两个镜头深受众多徕卡摄影大师的青睐,例如卡帕、布列松、马克吕布等大师。其中50mm F2 标准镜头中光学玻璃材料最优秀的的当属第一和第二代的缩头和DR。35mm F2 的头三代——俗称8片、7片和6片更是35mm标准镜头的明星,其中8片(也称8枚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直被徕卡爱后者所追捧。笔者曾拥有和使用过上述镜头,要评个名次实在很难。因为每代镜头都有其特色,很难评价其优劣,只能说看个人喜好去选择。第一代的缩头Summicron 5cm F2 (注意:早期第一代50mm F2标准镜头上标注的不是50mm,而是5cm)一直是我的挂在M3机身上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同期另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中焦头就是俗称的“大头九”——第一代的M Summicron 90mm F2。此头被公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中焦人像镜头。当然,徕卡还有很多优秀的镜头,在此仅写一下与M3同年代的铭镜,其他的有机会再一一分享。

M3自1954年投产至1966年停产一共生产了22万台,期间有不同的版本,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细节的设计变化。

  使用过早期第一批次双拨上弦型号M3的摄影人都会感慨其机械设计之优秀,材料使用之严谨。可能M3的机械设计实在是太过于优秀,以致现代其他的徕卡M相机都难以超越。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出于保养和持续使用的需要,很多老双拨M3在回到原厂保养时,保养的师傅会建议相机所有者将双拨机构改装成机械结构更坚固耐用且易于保养的单拨上弦机构。作为一代名机,成色优秀的M3自然也是众多古典相机收藏者梦寐以求的藏品。其中原装黑漆版本的M3和与之相配的标准镜头更是珍品中的珍品。尽管年代已经久远,大部分的黑M3已经布满了使用痕迹,特别是边缘位置多已磨至露铜。但恰恰是这些沧桑的使用痕迹,透露出了这些相机经历风雨的历史,使之越露铜越有味道。